益生菌可辅助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治疗并降低抑郁指数
发布时间:
2023-06-16 17:09
来源: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动物双歧杆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专利号:ZL 2022 1 1014521.3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物双歧杆菌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动物双歧杆菌为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AMA-B06/BAu-B0111,保藏号为 CGMCCNo.7289。使用益生菌作为锂盐治疗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抑郁发作的辅助药物,观察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前后血常规、血生化以及肠道菌群的变化以探讨相关机制。与哈美华生物产学研合作的陈廷涛教授发表了内容为“益生菌在双向情感障碍(I型)治疗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研究论文。
南昌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陈廷涛教授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万爱兰教授课题组联合在国际食品医疗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Q2,IF2021=5.223)发表题为《Adjunct therapy with probiotics for depressive episodes of bipolar disorder type :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论文,张剑昭和朱方媛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廷涛教授和万爱兰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文章主要内容为益生菌在双向情感障碍(I型)治疗中的作用和潜在机制。
成果介绍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种机制复杂的复发性疾病,其特征为反复发作的情绪激动和抑郁,且表现有活动能力的波动。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在双相情感障碍(I型)发病的过程中,抑郁发作的次数是躁狂发作的3倍,为这种亚型的主要临床表现。目前,双相情感障碍(I型)最常用的临床用药是碳酸锂,但其在抑郁情绪缓解方面表现欠佳。因此,目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I型)抑郁症发作的治疗方法数量和疗效都十分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案。“微生物-肠-脑”轴作为精神疾病治疗方面的新热点给团队提供了新思路。现有研究发现,肠道益生菌群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系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达到缓解改善精神疾病的作用。因此,团队进行了为期30天的一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随机分配双相情感障碍(I型)患者进行益生菌(双歧杆菌动物亚种)和常规药物联合治疗,或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服用安慰剂。
最终,研究人员通过分析17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17)和14项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D-14)在30天内的变化,评估益生菌辅助治疗对抑郁情绪的缓解效果。团队在实验的始末时间点收集患者粪便样本和血清样本,用于随后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指标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焦虑情绪在服用益生菌期间有效缓解。粪便肠道菌群分析表明,益生菌的摄入主要改变了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随后的相关分析显示,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血清空腹血糖水平和HAMD-14评分之间存在密切关联。且服用益生菌对常规治疗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有缓解作用,实验组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更接近正常值。这一研究为益生菌应用于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案例,未来的研究试验,可以考虑进行更大规模和更长时间的随访。
原文地址: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1756-4646(23)00153-6
其他